第155章(1 / 1)

顿时,整个咸阳广场都轰鸣了起来。那不是丝竹埙篪之音,而是沉重轰鸣的战鼓号角与黄钟大吕,宏大低沉,气势壮阔得令人心神沸腾。

“国君诏告天地臣民——!”

秦孝公展开一卷竹简,激越浑厚的嗓音在广场回荡着,“昊昊上天,冥冥大地,秦国朝野臣民:收复河西旧地,迁都咸阳新城,乃我秦国百年以来之两大盛典!二十有年,秦国顺天应人,力行变法,由弱变强,走过了一条浸透泪水、汗水与鲜血的道路。秦国摆脱了旧日贫困,洗刷了先祖屈辱,痛雪了百年仇恨。兹此昭告,天地人神共鉴——!”

全场山呼:“大秦万岁——!”“变法万岁——”

“国君亲封——!”

秦孝公咳嗽了一声,高声宣布:“人心昭昭,天地悠悠。大良造卫鞅之不世功勋将永载史册。为昭当年求贤令之信,今封商於之地十三县为卫鞅领地,封号商君——!”

话音落点,全场沸腾,“商君万岁——!”“新法万岁——!”

卫鞅深深一躬,“臣卫鞅,谢过君上大恩。”

接着,立即由司礼大臣宣读了封赏功臣的诏书:车英进爵三级,晋升国尉;景监进爵三级,晋升上大夫;新军将士按照斩首数字与其他军功,四万余隶农、平民出身的士卒,分别获得了初级爵位,其中三千余勇士升爵达到四级;战死的数千名将士尽皆赐爵四级,厚葬故乡。

诏书读完,人山人海的咸阳广场竟然安静得象幽深的山谷,唯闻连绵不断的粗重喘息。普天之下,隶农平民得到国家爵位难于登天,爵位权力天生与贱民无缘。可是,就在今日这光天化日之下,万千庶民亲眼看见了自己的儿子、自己的兄弟从国君手中,从大良造手中,拜受了爵书玉印,拜受了象征着家族荣耀的府邸赐匾与绣着金线的战袍!埋藏在多少隶农心中的辉煌大梦,竟然真的一朝实现了!年轻的锐士们捧着摞满荣誉的铜盘哭了,广场上的万千庶民也哭了……良久,广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声浪,“变法万岁——!”“万岁万岁万万岁——!”

秦孝公的眼睛湿润了。卫鞅的眼睛湿润了。

老内侍黑伯走来轻声禀报:“君上,洛阳王室派特使前来庆贺。”

东周的洛阳王室虽然已经名存实亡,但“天下共主”的名义却是谁也没有公然否认。那一国有了战胜之功,洛阳都会派出特使“嘉奖”庆贺,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避免战胜国对自己动手。惟独与周室源远流长的秦国,自秦献公打了一场胜仗后,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接待过“天子嘉奖”的特使了。然则,周室毕竟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持过秦国,秦孝公自然是要隆重接待的。他拉起卫鞅,一同迎到了平台边缘。

红衣高冠的“天子”特使,正从红毡铺地的高高台阶拾级而上,却又忍不住四面打量这威势赫赫的军阵广场,看看将近平台,远远就向秦孝公和卫鞅深深一躬。

秦孝公与卫鞅一齐躬身大礼,“秦国小邦,何敢劳动天子大礼?”

特使恭敬的拱手笑道:“世事沧桑,秦国终究大出了……请秦公接受王命嘉勉。”

秦孝公与卫鞅及全体大臣跪拜在地。特使展开一卷竹简,高声读了起来,“兹尔秦公,顺天应命,民富国强,讨魏建功,迁都咸阳,西土平定。天子特诏,册封秦公嬴渠梁为西土诸国盟主,享代天子征伐大权。周室第四十一王二十六年春。”

“谢天子盛恩!我王万岁——!”秦孝公卫鞅率领群臣叩拜。

黑伯又来禀报:“报君上,六大战国特使庆贺。”

秦孝公点头,司礼大臣领六国使者鱼贯而入,一一递交国书的同时,又一一用最美好的言辞赞颂祝贺了秦国的河西大捷,又一一满脸笑容的表示了愿意与秦国结好的真诚愿望,连串走完,已经是将近半个时辰。秦孝公和卫鞅均以最大的耐心,始终微笑着听完了不听也知道内容的篇篇言辞。

黑伯又来了,“报君上,二十六诸侯国派特使前来祝贺。”

秦孝公摆摆手,“请他们入座便了。”

在司礼大臣引导下,一长串使者诚惶诚恐的鱼贯走进,顷刻间,套红贺表与各种礼物便堆满了长案。秦孝公和卫鞅相互对视,不约而同的笑了。

司礼大臣高声宣布:“请列国特使,观看大典兵舞——!”

大殿平台上的车英猛然一挥令旗,两个方阵各自退后,将一个四千锐士的方阵留在了中央。骤然间便闻战鼓号角齐鸣,四千名剑盾甲士踏着整齐的步伐挥剑起舞,杀声不断。一排军中歌手在高台上引吭高歌:

西有大秦如日方升

百年国恨沧海难平

天下纷扰何得康宁

秦有锐士谁与争雄

所有的特使都如芒刺在背,惊讶得笑不出来,魏国特使竟然不断的擦拭着额头的汗水。的确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盛大的庆典中以如此独特的兵舞,宣告结束屈辱并公然向天下挑战。“秦有锐士,谁与争雄?”在战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上,这无疑是一个令山东六国心惊肉跳的信号。

卫鞅却仿佛没有听见,他的心已经飞向了遥远的东方。

第十三章雨雪霏霏

一、宏图忧患两叹嗟

大典完毕,秦孝公突然感到了深深的困倦。

红日临窗,国君竟然还不能醒来。黑伯在廊下犹豫着要不要唤醒国君?思忖片刻,黑伯终是拿定了主意,走进大门,静静守在寝室门口的纵横要道上。咸阳的国府宫殿比栎阳扩大了几乎十倍,政事堂、书房、寝室各自在一个小区,宽敞得令人觉得空旷。黑伯一下子还有些不习惯,反倒觉得栎阳的小庭院更为温馨紧凑一些,书房寝室政事堂紧紧相连,他只要往书房门口一站,全部要紧的物事都可以照看过来。如今不行了,不想让人打扰国君难得的酣睡,就须得守在寝室的第一重门外,这样一来,国君如果醒来他就不可能随时听见。看来,宫中的内侍与侍女还得增加,现下这几十个人显然是忙不过来了。最可惜的是,太后的寝宫也远了,单独的一片园林,又隔着几条宫巷,要象在栎阳那样将难为之事随时报告太后,也不行了。公主莹玉也出嫁了,回宫的时候竟是越来越少。国君始终也没有大婚,连个统管后宫的国后也没有。偌大的宫中,便只有黑伯连东带长,整日陪在国君身边。

“黑伯,君上用过早饭了?”

黑伯回头一看,“参见商君。君上劳累,今日尚未醒来,商君是否稍等?”

商鞅思忖有顷,“黑伯,可曾让太医给君上看过?”

“没有。君上从来不喜欢无事把脉。”

“黑伯,你去传太医来,最好看看。君上可是从来都早起的。”

黑伯醒悟点头,快步去了。片刻之后,太医便匆匆赶来了。卫鞅让太医等在门外,吩咐黑伯先进去看看。黑伯轻步走进,片刻之后又急忙出来招招手,卫鞅和太医便连忙跟了进去。黑伯挂起大帐,只见宽大的卧榻之上竟然弥漫出一股隐隐热气,秦孝公面色赤红,显然在发热昏睡之中!太医上前把脉片刻,从随手药箱中拿出一包银针,熟练仔细的扎进了六处穴位。大约小半个时辰,秦孝公脸上的红潮消退,显然是清醒过来了。太医退出银针,走到一旁去开药方。商鞅见秦孝公清醒过来,连忙上前问:“君上自觉如何?”秦孝公笑道:“没事。昨夜大约伤风了。”说着就坐了起来,脚方着地,又是一阵大汗淋漓,骤然间竟是面色苍白。太医急忙走过来道:“君上受风寒侵袭甚深,宜安卧休憩数日,容臣医从容调理才是。”

秦孝公挥挥手,“无甚大碍,你下去吧。”说着就站了起来。

黑伯连忙上前扶住,“君上,还是卧榻休憩吧。”见秦孝公不语,深知国君个性的黑伯便不再说话,扶着他走向隔间去沐浴梳洗。

商鞅走近太医,低声问:“君上为何发热?有它疾么?”

太医躬身做礼,答道:“启禀商君,寒热之疾,百病渊薮,在下一时尚难断定。然君上宵衣旰食,起居无度,长此以往,必有大患。”

商鞅点头,“你将药方留下,回去召太医们议诊一番再说吧。”

“是。”太医匆匆走了。

商鞅踱步思索着,方才进宫时还明朗愉快的心情,此刻突然有些惆怅。

庆典之后,他也是觉得宽慰了许多。变法、迁都、收复河西,这三件大事的任何一件,都足以使一个臣子成为秦国大功臣。他竟然在二十年中同时完成了三件大事,亲手将一个贫弱愚昧的西部诸侯变成了一个富裕强大的一流战国,封君领地,权兼将相,达到了人臣功业的极致。人生若此,夫复何求?他油然想到了一个古老的问题,大功之后如何走完后半生?孔夫子将人生划分了五重境界,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越矩”。自己已经四十有二了,功成名就,声威赫赫,可是做到“不惑”了么?历来的功业名臣,面前都有共同的困惑,是继续走完权臣功业的道路?还是急流勇退全身自保?前者是一条充满荆棘危机四伏的道路,它的艰难与危险,甚至远远胜过建功立业时期。功高自危,这是无数功臣的鲜血铸下的古老法则。远有文仲、范蠡,近有田忌、孙膑,都活生生的证明了这条古老的法则。同是大功臣,文仲不听范蠡劝告,坚持在国辅政而被杀害;范蠡断然辞官,隐退江湖而逍遥终生;田忌不听孙膑劝告而受到陷害,被迫逃离齐国;孙膑却隐退山林撰写兵书,明智的避免了最危险的功臣末路。商鞅对这些兴亡荣辱的典故再熟悉不过,他在班师咸阳的归路上,就已经开始想这件事了。

商鞅选择了功成身退。

最新小说: 大明虎威军门 骄王将妃之血色嫁衣 李小宝张灵 温柔深处是危情 唐君子 超神学院之战地指挥官 将六皇子拐进后院 我成了大明拯救者 穿越兽世:小巫娘,生崽崽 五千年来谁着史